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一般酸洗液中得到光亮酸洗液,可以代替传统的高铬、高氮、污染严重的光亮浸蚀液。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于其吸附于工件表面并形成阻挡吸附膜。由于工件的抖动,溶液的对流和扩散作用,造成微观凸出部位的吸附膜较凹陷部位容易脱附,而使凸出部位的锈蚀及氧化皮被酸集中溶解,且溶解速度大于凹陷部位。往复的吸附、脱附和溶解,还使工件表面的微观划痕也被填平,得到平整光亮的基材表面。表面活性剂起到了整平、光亮缓蚀的作用。
电镀工业中,工件在进行电镀、油漆、氧化等工序前均需要除油、酸洗和抛光预处理。通常采用的碱性除油液,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理想的除油效果。若在除油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其乳化、洗涤特性,即表面活性剂的两亲基团吸附于油水界面上,极性基指向水,非极性基指向油污,定向排列,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金属表面的油污分散、悬浮,脱离工件表面并不再吸附于工件上。因此可提高除油效果及除油速度并实现低温除油。
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日用化学工业,在金属防护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表面活性剂可使金属防护效果更佳,能节省材料及能源,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目前,随着国内外表面活性剂工业水平的迅速发展,其应用技术已成为金属防护业的热点之一。
表面活性剂也称界面活性剂,是指一-些在低浓度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界面张力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如- COOH,- OH,- NH2、- OSO3、- SO3,- CONH2,醚键- 0-等)和憎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如各类C- H链烃基)。
按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四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不对称的两亲结构,决定了其在溶液中的界面吸附、定向排列及形成胶束的基本性质,结果都是使界面张力降低,体系趋于稳定。表现出润湿、乳化、洗涤、渗透、增溶及起泡等特性。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诸多特性,在金属防护中可作为酸洗、除油、电镀、封闭、低温磷化、缓蚀及环保中的各类功能型添加剂。作用机理均为吸附,但使用条件不同,效果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