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异丙胺盐有极强的亲水性,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并不需要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较低的表面张力有助于药液在植物叶面的铺展和吸附接触,但不一定能显著促进草甘膦对植物叶面表皮的渗透和组织内的传导。
在春夏晴好天气施药时,植物叶面上的药液水分会在空气中逐渐蒸发,大约1~3 h后水分即可全部蒸发,未被吸收的药剂可能已呈现固体结晶状态,此时的状态应该是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因此,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药液的液体形态,延迟草甘膦晶体的形成,是明显有利于药剂吸收的。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烷基多糖苷除了能有效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外,还有极强的吸湿能力,这一特性能够延缓药液水分的蒸发,能较长时间保持草甘膦的水合溶解状态,从而有助于提高植物叶面对草甘膦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这也许是含烷基多糖苷助剂能明显使草甘膦增效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一作用机制以及烷基多糖苷是否能促进草甘膦在植物组织内的传导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证明。
草甘膦本身属于低毒农药,被土壤吸收后很快在自然环境当中完全生物降解,目前的研究认为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但脂肪胺类化合物本身对水生鱼类和哺乳动物有较高毒性,并难于生物降解,因此它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质疑。含有烷基酚类、支链苯类的表面活性剂对革甘膦农药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往往被用作增效剂的成分。
但近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降解很慢,而且降解的烷基酚、脂肪胺毒性更大,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性,因此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开发可以替代它们的新型助剂。显然那些植物源性、环境友好型、低水生生物毒性、易生物降解,对农作物没有毒害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