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pH条件下,共同作用体系中蛋白浓度比单独溶菌酶作用系统和单独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的蛋白浓度之和要高。当pH分别为4、6、8和11时,共同作用系统中的蛋白浓度比单独溶菌酶作用系统和单独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的蛋白浓度之和分别高54.82、25.07、38.15和166.25 mg/L。说明联合作用系统的水解效果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所提升。在酸性条件下,浓度差值比在中性和弱酸碱性条件大,水解效果增强;在碱性条件下,浓度差值提高,水解效果增强。当pH=11时,蛋白浓度差值达到大,增强效果明显。即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促进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联合作用的污泥水解溶出蛋白的效果,在pH=11时,2h内促进效果为显著。
pH对多糖的作用效果更为复杂。如图4-4(a),当pH<8时,pH对促进各个体系中多糖溶出的影响不大。当在碱性条件下时,单独作用系统中的多糖含量明显提升,尤其是单独溶菌酶作用体系和单独污泥水解体系。而联合作用受Ph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当pH分别为4、6、8和11时,联合作用系统中剩余污泥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616.21、1741.13、1739.73和1863.87 mg/L。与相同pH条件下单独烷基多糖苷作用体系中的多糖含量相比,联合作用系统中的多糖浓度分别增长了153.71%、172.02%、163.21%和114.70%;与相同pH条件下单独溶菌酶作用体系中的多糖含量相比,联合作用系统中的多糖浓度分别增长了4340.25%、8012.58%、6169.01%和558.51%;与单独污泥作用体系相比分别增长了5905.98%、10476.60%、9700.57%和725.70%。说明无论是酸性,弱酸碱性还是碱性条件下,联合作用系统与单独作用系统相比能显著提高污泥中多糖含量。
同样,相同pH条件下,共同作用体系中多糖浓度比单独溶菌酶作用系统和单独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的多糖浓度之和要高。当pH分别为4、6、8和11时,共同作用系统中的多糖浓度比单独溶菌酶作用系统和单独烷基多糖苷作用系统中的多糖浓度之和分别高942.77、1079.60、1051.02和712.70 mg/L。可以看出,在酸性,碱性以及中性反应条件范围内,烷基多糖苷和溶菌酶联合作用在短时间内能对污泥微生物细胞中多糖的释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弱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多糖浓度差值达到大,增强效果为明显。而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多糖浓度差值降低,增强效果略有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中性反应条件范围下,溶菌酶和烷基多糖苷的联合作用已经大量解析溶出EPS中的多糖物质,即使改变溶液的pH,提升溶出的多糖物质含量有限。而单独作用下污泥的EPS并未大量解析,当改变pH时,将极大的提高EPS解析出多糖,从而使多糖含量迅速提升。因此造成了酸碱性条件下多糖浓度差值减小的情况。
由以上结果可知,碱性条件对烷基多糖苷联合溶菌酶催化污泥水解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pH的增大,联合作用系统对污泥的水解作用增强,剩余污泥系统中的SCOD、多糖和蛋白都随之增加。当pH>11时,多糖,蛋白,SCOD的增长幅度减缓。且当pH=11时,SCOD,多糖和蛋白的浓度差值达到大。综合各项指标确定优反应pH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