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有多种来源、多种生产方法、多种化学结构和多种用途。按用途可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分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乳化剂, 前者是一些低分子量的小分子,能显著改变表/界面张力;后者则是一些生物大分子,并不能显著降低表/界张力,但对油/水界面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因而可使乳状液得以稳定。
来源可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分成整胞生物转换法(也称发酵法)和酶促反应合成法。按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糖脂类、脂肽和脂蛋白类、脂肪酸和磷脂类、多聚生物表面活性剂类和特殊生物表面活性剂类等五大类。列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种类及其典型的微生物来源。
表面活性剂是由至少两种以上极性或亲媒性显著不同的官能团构成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具有增溶作用或某种催化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表而张力的能力,在工业领域中占特殊地位,素有“工业味精”之称。据其生成途径不同,可分为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其合成必须依赖于几种有机或无机物的获得,因此,它们的性能和成本依赖于原料的性质和价格,同时由于化学表面活性剂是化工过程的产物,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常常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这使得其应用范围和前景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农化妆品、生物产品、洗涤剂和杀虫剂的生产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结构不同的表面活性分子,是七十年代后期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一些具有一定表/界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分子内部的两亲化合物,称为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更多的优点,如:更低的毒性,更高的生物降解性,更好的环境相容性,更高的起泡性,在极端温度、pH、盐浓度下的更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也由于这些优点,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并有可能替代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