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推广醇醚燃料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是从国内燃料消耗规模用量衡量,总量及均量规模还很小。笔者简单分析了个中原因。
整体来看,醇醚燃料在推广过程中可谓有喜有忧。首先是“喜”,甲醇汽油及甲醇汽车在推广上呈现出了五大亮点:一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入行企业不断增加,进出入频次加快;二是基地建设、高起点起步、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10万吨以上规模的甲醇汽油调配基地46座,总调配能力超过1000万吨;三是标准化建设进入了标准项目密集编制的高峰期;四是甲醇汽车首次获行《国家公告》,7个型号的甲醇汽车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8家汽车企业开展醇醚燃料发动机及整车的研发生产;五是加大甲醇汽油的规模用量和推进速度,成为释放相对过剩甲醇产能的最现实路径。
但“忧”也不容忽视。燃料二甲醚在推广中也集中呈现了五个市场现象:第一个市场现象是掺烧成为二甲醚应用的主要方式,半遮半明缺乏市场透明,市场推广缺失阳光运作的游戏规则(标准法规)。第二个市场现象是城镇燃气“纯烧”,“叫好不叫座”没推开。虽然早在三年前,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GB25035-2010),但与此相关的《液化二甲醚气瓶》、《液化二甲醚气瓶阀》、《二甲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国家标准至今一直未能及时跟进,造成了市场规范应用和政府有效监管的两头缺失。第三个市场现象是“车用”处于休眠状态。两年前,国家标准《车用燃料用二甲醚》(GB/T26605-2011)正式颁布,但至今仍束之高阁,没能实施。第四个市场现象是市场监管中多地多次出现了隐患问题和违规现象,缺少系统规范和良性治理。第五个市场现象是一些推广省份简单变灯,由“倡”转禁。
导致推广出现瓶颈的原因良多。从甲醇汽油看,规模化推广甲醇汽油在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业链前后中断脱节。
加注终端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甲醇汽油物流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影响作业链健全的一大结症。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作业运转调配基地使用率普遍不高,例如省级政府组织推广的陕西省调配设施建设水平国内一流,可是用于甲醇燃料的加注站现阶段还没能超过200座。全国可以加注的甲醇燃料的站点没有超过1400座,与全国在用的成品油加注站10万余座相比,远不是一个数量级。试想,仅依靠现有数量的自有加注系统,能够形成甲醇燃料的规模化市场应用吗?因此,“加注终端”是最重要的市场化瓶颈。而限制二甲醚燃料的是“钢瓶”及“运输方式”,非专用钢瓶及钢瓶气阀密封件材料的代用行为可能诱发瓶颈完全堵塞。
对于当前现状,笔者建议,首先要继续抓紧抓好最急需、最缺失标准的编制工作。包括:加快进度先行完成甲醇汽油添加剂城镇燃气二甲醚(纯烧、掺烧)专用钢瓶和专用密封材料,甲醇/汽油双燃料汽车燃烧装置技术条件等最急需、最缺失标准的编制。其次,下大力气解决好“前面多条调配线终端加一杆枪”的问题,包括采用多种形式,接通具有规模化能力的加注终端。再次,二甲醚燃料的推广应用坚持“十六字”方针,即:规范掺烧(在技术标准支撑前提下这是第一位的)、扩大纯烧、催熟车用(耗燃料成本、专用润滑油)、创新多用。另外,要加快转化成熟的科研,加快专用钢瓶、专用密封材料、新型甲醇汽油添加剂等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加快涉及二甲醚汽车新开发的技术成果产业转化。最后,必须坚持时效验证,重视社会宣传用权威检测的数据说话,形成系统的专题报告,进行大力度的权威发布,消除社会心理障碍。
资讯来源:烷基糖苷 供应商 港澳台宝典免费资料